[slide:title] 当前位置:首页/生态环境

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发布时间:2021-10-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关闭

  俯瞰浙江大地,从东海之滨到浙西山麓,从杭嘉湖平原到瓯江两岸,处处是碧波荡漾,青山润朗。而今,这一抹鲜亮的绿色,蔓延到了几千公里外的春城昆明。

  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对于这个主题,浙江并不陌生。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在生态文明的征途上,浙江率先吹响了绿色号角,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在这次大会上,浙江向全世界分享了绿色实践和成果。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以青山绿水为本底,生态环保“一张蓝图、一贯到底”

  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远处山峦层林尽染,“十一”长假,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欣赏绿色乡村的无限风光,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前打卡留念。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5年后,这个小山村已经蜕变为国家4A级景区。从2005年到2020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8732元增加到了55680元。

  从“卖资源”到“卖风景”,这背后,正是浙江省对生态环保工作的“一张蓝图、一贯到底”。

  近年来,浙江省打出“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生态治理组合拳,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齐头并进: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1.15%,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标,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是25微克/立方米,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94.6%。

  2020年10月,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标准,浙江GEP核算正式从试点走向省域标准化。

  2021年,浙江启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谱写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新篇章。

  “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我们正深化落实绿色发展、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举措,深入实施支持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专项政策,从治污攻坚、减排降碳、督察执法、数字赋能等多方面推进实现‘生态之美更加彰显’的目标。”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告诉记者。

  以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生物多样性“家谱”不断扩容

  外形像青蛙,体型大小却仅有2-3厘米,体色为综褐伴黑色——2020年6月,在浙江省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一条溪沟中,人们首次发现了百山祖角蟾的身影。泰顺带扁蜡蝉、皱盖油囊蘑、丽水钩瓣叶蜂……“十三五”以来,浙江以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为抓手,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新发现95种全球新物种。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下一个十年如何走?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促进区域生态空间保护,这是浙江给出的回答。

  严格自然生态管控,不断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推进“三线一单”在省市县三级全面落地。

  秋日的杭州西溪湿地,野趣横生。得益于在“三线一单”中被划分为优先保护单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截至2020年底,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物种比2005年有了明显增加:昆虫898种,增加了421种;鸟类193种,增加了114种。

  如今,在“三线一单”的调控下,浙江省各地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均更趋合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了框架式保障。

  此外,在系统性的治理上,浙江也在行动。例如,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印发《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和公益林湿地生态补偿,投资236亿元打造钱塘江源头、瓯江源头等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积极开发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等。

  2008年,浙江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在下渚湖开始了“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任务。截至目前,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朱鹮种群数量达571只,约占全球朱鹮种群数量的10%。

  德清县下渚湖畔,翩然纷飞的朱鹮,如同一个缩影,见证着浙江为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网付出的诸多努力。

  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智”治

  “能耗有点高。”点开手机上的“浙里办”APP,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余协敏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的碳效数据。

  在浙江工业碳效码场景应用平台上,全省各地各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低碳发展水平以及全省首批纳入碳市场的发电企业的减排成效一目了然。通过梳理提取出企业的电、煤、气、热等39类数据,企业有了立体的“碳画像”,政府部门分类施策,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也有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浙江省构建美丽浙江数字化综合应用系统,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智”治,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构建多元责任体系方面,浙江一体实施河湖长制、湾滩长制,全面建立省级督察体系和省级部门责任清单,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在行刑衔接方面,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与公检法机关联络机构全覆盖,环境执法力度持续保持前列;在简政放权方面,探索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现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小镇全覆盖,环评时间平均缩减65%,费用平均降低55%。

  在环境治理方面,浙江上线固体废物治理数字化应用系统,打造“数字无废”新模式;开发运行浙江环境地图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贯通;杭州发布“环保码”,动态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衢州推进自动监测站电子围栏建设,为好环境保驾护航……通过建立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浙江构建生态环境问题“源头自动发现、信息集成共享、多跨协同治理”体系。

  一个个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政府有为、企业有责、市场有效、社会有序”的大生态保护格局正在形成。“智”守绿水青山,浙江强化水、森林、土地、生物多样性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发展阶段。

  下一步,浙江省将努力绘制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深入探索“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浙江实践,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浙江力量。


凯旋娱乐最新(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拷贝或镜像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8-2020 China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资质查询
资质申报
留  言